就业指导中心
 学校主页  就业首页  就业质量年报  政策法规  人才测评  毕业生信息  新闻通知  就业桥  资料下载  联系方式  办事指南 
最新消息: · 致校友企业一封信    2022/04/20      · 学校召开2022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    2022/04/14      · 广东“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000人!4月18日开始报名!    2022/04/06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就业首页 > 就业质量年报 > 正文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2-04-20 16:25   审核人:   (访问量:)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1届)

广州航海学院

二〇二年十二月

制 说 明


编制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国及我省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行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政策(试行)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统计表的通知,关于印发《2021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等

报告中所用数据的来源

调查数据、统计数据来自两个系统:一是《就业创业信息智慧平台》;二是发给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在《问卷星》上的就业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从2020年10月1日到2021年12月20日。

第一篇  学校概况

一、学校简介

二、办学专业

三、人才培养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

五、国际交流

六、实验实训

七、办学历史

第二篇  学校就业工作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二、就业政策

三、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感知程度

四、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

第三篇  毕业生求职过程

一、就业意向

二、求职行为

三、求职遇到的困难

第四篇 毕业生就业结果

一、就业数量

二、就业去向分布

三、就业质量

第五篇  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情况

一、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数量

二、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动力因素

三、利用和享受创业优惠政策的程度

四、制约毕业生创业的关键因素

第六篇 未就业毕业生的情况

一、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

二、未就业的原因

第七篇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评价反馈

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环节的评价反馈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第八篇  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二、工作展望

三、结语

第一篇  学校概况

一、学校简介

广州航海学院创办于1964年,是广州市人民政府管理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广东省“文明校园”单位,广东省“冲补强”计划“强特色”建设高校,是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航海院校,我国华南地区航运业高级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

学院校园面积68万多平方米,现有两个校区,其中黄埔校区毗邻闻名世界的黄埔军校,琶洲校区坐落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溯源地广州黄埔古港。

学院现有教职工854人,其中专任教师61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22人,占专任教师36.39%;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49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31%;“双师型”教师237名,占专任教师的38.85%。学校现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6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7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教师中有两位高级船长受中央军委和交通部委派先后3次担任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船长。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862人,继续教育学历学生5507名


二、办学专业

广州航海学院本科专业现有41个(含培养方向、中外联合培养、本科协同育人实验班等),基本形成以服务海事为特色,工学为主,工、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涉海专业占比达三分之二。学校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

中外联合培养国际班招生专业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英语英语、意大利语。

本科协同育人实验班:电气工程及自自动化、车辆工程。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班)、金融学(国际班)两个专业作为中澳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单列招生。2020年6月,我校2020年“3+2”中澳联合培养硕士开始招生,是我校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廷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合作项目,采取“3+2”培养模式,以互认学习过程、互认课程、互认学分方式,共同举办的工学、经济学专业本硕连读学历教育学位项目。

三、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发展为宗旨,主动对接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海运强国”、“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等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建设一流专业、培育一流人才。

建校57年以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7万多人,遍布华南地区航运、港口、航道、物流、海事等部门。。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一直在全省同层次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2020年12月,1991级船舶驾驶专业蔡木德和1993级轮机管理专业程邦武两位校友同时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与校友“王牌轮机长”吴有胜、“金锚奖”船长李志等“全国劳动模范”一起成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典型代表。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院拥有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国际海事组织(IMO)示范课1门,省级一流、精品课程等20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19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48项。

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4个,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校级科研平台11个,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广东发展研究奖二等奖1项。学校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课题100


多项,其中,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2021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十三五”期间,学校累计获得市厅级及以上课题 180项,横向项目520项,总经费5377.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985篇。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广州航海学院办学特色鲜明,行业影响力强,引领华南地区海事教育发展,是广东省本科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教育与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与海事组织、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等同行业单位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协助国际海事组织和广东省政府制定、编写相关管理办法、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行业相关培训资质,积极举办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培训,如高级船员培训、道路安全培训、海事局职工培训、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船舶管理培训等,以满足行业培训需求。

学校积极推荐选派两位经验丰富的船长赴亚丁湾参加国家海军第9批、第14批、第22批护航编队出征任务,充分展现航海人良好的精神风貌,扬我国威,为校争光。

五、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视国际交流和合作,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为GlobalMET(环球航海教育与培训协会)、


AMETIAP(亚太航海院校联合会)、HKSOA(香港船东会)会员;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瑞典世界海事大学等几十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海事研究中心”、“泛珠国际航运创新研究院”、“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海上合作基地”、“广州国际航运经济研究中心”等10余个高端研究中心。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教育项目。学校凭借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雄厚的双语师资力量、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学团队、良好的办学条件,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引进国外知名院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课程体系,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监控体系,与澳大利亚、德国等世界知名院校合作,通过“3+2”、“4+1”等中外校际联合培养模式,采取互认课程、互认学分、互授或联授学位等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六、实验实训

学院建有校内实验室123个,含校内实习工厂和设备完善的水上训练中心各1个;校外实践基地88个,与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习船4艘,拥有“广航1号”教学游艇1艘。依托航海实验平台,已具备27项船员培训许可,成为华南地区船员培训项目最为完整、层次结构最完善的船员培训基地。

七、办学历史

1964年交通部广州海运管理局创办广州海运学校;

1981年经国家交通部批准,广州海运学校与广州水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直属交通部的广州海运学校;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广州海运学校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广州航海分部合并组建直属交通部的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划转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州航务工程学校并入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改为现名;

2019年成建制移交广州市人民政府管理。

2020年,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交通大学筹建工作方案》,“广州交通大学(筹)”事业法人单位登记并挂牌,全面负责交通大学的筹建工作。2020年12月,由教育部、广东省共同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规划》把建设广州交通大学列入重点任务。

2021年4月,广州交通大学建设项目立项获广州市发改委正式批准。

2021年5 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广州交通大学在广州航海学院黄埔校区周边征地413亩的选址地块。

2021年5月,广州市政府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广州交通大学,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第二篇  学校就业工作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人数

2021届毕业生是指2021年7月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取得毕业资格的广州航海学院学生。2021届毕业生共3240人,包括了升学的128人(占比为3.95%),出国的12人,但不包括休学、结业、肄业、参军等原因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

(二)毕业生性别结构

1、男女比例

2021届毕业生共3240人,其中:男生1967人,约占60.7%;女生1273人,约占39.3%。

2-1  2020届毕业生男女生比例结构图

2、生源结构

2021届毕业生共3240人,广东省生源毕业生2819人,占88.02%;非广东省生源毕业生421人,占11.63%;相比往年,非广东生源有增加的趋势。

3、学科结构

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3207人,工学类165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1.7%;管理类102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2%;这两大类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超过80%,充分佐证了学校工科类院校的属性。

2-1  2021届毕业生学科结构表

国标专业学科名称

学历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去向落实率

文学

本科

212

192

97.64%

工学

本科

1658

1614

97.35%

管理学

本科

1027

980

95.42%

金融学

本科

160

151

94.38%

艺术学

本科

153

146

95.42%

合计


3207

3046

94.98%

二、就业政策

(一)与就业相关的政策

中组部办公厅、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告厅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关于实行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政策(试行)的通知》,《关于联合举办“木棉花暖”广东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网络招聘活动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广使用电子就业协议书的通知 》,《关于实行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政策(试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广东省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广东省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的通知》等。

(二)学校相关文件

为落实上级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与就业相关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具体有:《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广航院[2013]6号文)、《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广航院[2013]63号文),《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分解及定向达标指导书》(广航办[2011]4号文)、《广州航海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意见》、《广州航海学院优秀毕业生奖励办法》、《广州航海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意见》、《广州航海学院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办法》等。

为了确保学生就业工作能有序开展、执行,确保毕业生能充分就业,学校出台的许多“促进创业就业”的相关管理规定;学校配备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负责相关的工作,有充足的就业指导专用场地和相应的办公设备配备;学校在教学经费中按一定的比例,拔出专项经费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还设有求职创业资助补贴经费,对于就业困难毕业生按规定给予一定的求职补贴;毕业生的优秀创业项目可优先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园,并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对优秀毕业生,按毕业学生人数的8%给予奖励等等。特别是对有就业意愿的湖北籍未就业毕业生,学校方面专门设置相应岗位给予倾斜招录,保证了特殊群体有就业意愿的同学100%就业。


三、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感知程度

(一)毕业生对于各种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

 2021届毕业生3240人中,其中2089名应届毕业生参与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64.4%,相较去年40%的同学参与调查人数和范围都有了不小的提升。调查数据显示:136人对就业政策非常了解,占参与调查人数的6.51%;528人对就业政策比较了解,占参与调查人数的25.27%;1045人对各种就业政策基本了解,占总参与调查人数的50.02%;基本了解以上毕业生的比例高达82%,但,不了解就业政策的毕业生人数比例还比较高,反映了就业政策的普及率有效性方面依然有潜力可挖,还需继续鼓励学生积极了解就业政策,努力行动,让更多毕业生在充分了解就业政策后激发就业热情,及早行动起来,争取早日就业。

2-2  2021届毕业生对各种就业政策了解程度

(二)毕业生对于各种政策的认可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089人提交了调查,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4.4%;其中267人对就业政策非常认可,占比为12.78%;756人对就业政策比较认可,占36.18%;有1024人对就业政策基本认可,占49.01%。仅有42人对各种就业政策不认可,占比为2%,反映了就业政策越来越多,而且起来越接地气,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热烈欢迎,像“三支一扶”政策的改进,退伍军人就业政策的加强,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明显增加,以及对特殊群体就业帮扶政策等,就业政策针对性更强了、政策渗透率更高了。

数量的明显增加,以及对特殊群体就业帮扶政策等,就业政策针对性


2-3   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认可程度

四、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

(一)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内容

1、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坚决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全面启动就业工作全员参与机制。

学校党政领导亲自抓,把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摆进了学校党政重点工作位置,学校创新创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督导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开展创业就业工作;学校落实创业就业工作“四到位”的保障机制,把创业就业工作责任制分解到各二级学院,实施学校统筹、全员参与,保证就业为导向的就业工作机制;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就业统计,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2、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线上线下讲座资源,为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方法指导。

学校开设了《职业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为毕业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提供了帮助;各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校友资源以及考公考研相关培训机构,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讲座、考公考研辅导讲座,切实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学校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省市网络平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讲座。由于疫情影响,国家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2021年教育部成立了2021-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利用“24365”、“新华网”、“学习强国”、“求是圆点”、“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各种网络平台,邀请专家进行大量的线上就业指导讲座,这是疫情发生以后教育部给广大高校就业工作人员与广大毕业生提供的强有力的服务,希望各二级学院积极发动学院老师与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3、积极搭建供需桥梁,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直接牵手

学校尽力优化创新供需对接方式,开展“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充分利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签约。高效直接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为帮助毕业生搭建供需见面活动平台,学校于2020年日11月召开了校级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特别是在2021年4月10日,学校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2021年春季就业招聘会,为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基础。

(1)成功举办广州市“阳光就业”2021届高校毕业生系列专场招聘会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相关要求,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且充分就业, 2020年11月20日,广州市“阳光就业”高校毕业生系列之“就业攻坚-广州航海学院”专场招聘会在广州航海学院北校区举办。本场招聘会面向2021届高校毕业生和往届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招聘单位共有102个,行业涵盖范围广,岗位数量多,吸引了3000多名毕业生到场。

(2)举办2021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2021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于2020年12月18日在黄埔校区田径场举办。本次招聘会吸引了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电白建设集团、盐田国际集装码头有限公司近三百家企业,带来超4000个就业岗位,其中黄埔区人社局首次组织了30多家黄埔区高新产业企业到校招聘。

(3)克服疫情影响,举办2021年春季就业招聘会。

面对2021届毕业生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广州航海学院凝聚各方力量,于2021年4月10日,在学校南校区足球场成功举办了 “就业攻坚”为主题的“广州航海学院2021届毕业生春季就业招聘会”,为本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精准服务。本次招聘会吸引了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等来自广州、深圳、宁波、上海、大连等城市的280多家企业前来学校招聘人才,其中80多家企业由黄埔区就业服务中心与广东软件科学园组织参加,涵盖物流、货贷、互联网、市场营销、工程等行业,提供岗位数量5000多个,包括软件工程师、研发工程师、项目经理、储备干部等。本场招聘会面向2021届毕业生和往届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吸引了2000多名未就业的毕业生前来应聘,还有不少大三在读学生来到现场,提前了解就业信息。

为助推2021届毕业生就业,学校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社会力量,持续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包括5场大型线下招聘会、2场线上招聘会。近据不完全统计,针对2021届毕业生航海类专业集中邀请企业入校宣讲场次达50余场,陆上专业邀请企业入校宣讲共计58场,提供岗位3370个。

4、利用互联网+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持续利用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线上招聘平台和各类平台,积极稳妥组织更多线上线下招聘会,推进线上线下招聘结合常态化,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5、加强毕业生创业就业研究和探索

认真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评审与立项(推荐)工作,扶持引导创新创业,提供咨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近一年来,完成了117个创意训练项目和22个创业训练项目报名,其中:有10个项目推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30个项目被列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50个项目被列入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这些项目的立项对于深化我校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学生创业孵化指导管理工作不断细化。本年度新批准入驻创业团队5家,指导新注册成立创业公司4家,在园创业团队17家。同时,定期开展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自查整改活动,起草编制《广州航海学院创新创业训练孵化基地考核管理标准》。在初创公司重点群体的扶持方面,双创学院指导组织初创公司完成申请上级部门专项扶持基金4余万元,开展各类创业服务380余人/次,创业协会注册会员达80余人。按照市人社局要求每月定期报送《广州市院校就业创业e站建设情况表》,并继续获得5万元的基地管理建设经费。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共有590个项目参加比赛,其中主赛道508个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82个项目,参赛学生达2500多人次。推荐,5个主赛道项目、3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进入省复赛,并邀请校外专家对推荐项目进行了4次有针对性的打磨。最终3个主赛道项目分别获得1银2铜的好成绩。

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就业创业相关活动。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水平与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学院根据学院意愿,结合学院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创业相关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海运学院承办的“追梦海洋”海洋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航运经贸学院承办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邮轮游艇学院承办的导游大赛,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的简历设计大赛以及港口与航运管理学院承办的职业规划大赛等。

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多渠道全方位学习借鉴国内外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有益经验,研究就业工作的客观规律,探索和掌握创业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方向,与时俱进推动我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6、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进一步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调整好毕业生的择业定位,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学校坚持就业育人,鼓励毕业生积极投入基层,全面贯彻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自觉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去。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边远地区、艰苦行业以及人才短缺的行业就业,并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和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的相关工作,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走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采取灵活形式就业。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调整好毕业生的择业定位,缩小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2021届毕业生共有近200个同学报考,其中,最终被录取的同学有32人,相较于去年录取的15人,今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把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举办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活动,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精细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力促落实见效。

7、做好就业情况定期统计制度
   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从2021年1月份开始定期在校内通报各专业的就业进展情况,根据省教育厅统一发布的统计数据,截止2021年9月1日:学校初次去向落实率为94.81%,本科生初次去向落实率为94.98%,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2-4   2021届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表

2021届分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表

院系

专业

学院

去向落实率

毕业

人数

就业

人数

去向落实率

海运学院

航海技术[本科]

93.42%

124

115

92.74%

海事管理[本科]

80

76

95%

法学[本科]

39

36

92.31%

轮机工程学院

轮机工程(海)[本科]

93.04%

139

125

89.93%

轮机工程(陆)[本科]

68

61

89.71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航海类)[本科]

69

66

95.65%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陆上)[本科]

69

69

100%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98.96%

157

157

100%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

141

137

97.16%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89

88

84.47%

机械工程[本科]

84

84

100%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科]

4

4

100%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科]

2

2

100%

数控技术[专科]

3

3

100%

航务工程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

99.07%

77

77

100%

工程管理[本科]

160

158

98.75%

土木工程[本科]

78

77

98.72%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2

2

100%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科]

4

4

10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商务(本科)[本科]

97.96%

155

142

91.6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163

157

96.32%

电子商务

83

83

100%

通信工程[本科]

164

161

98.17%

电子信息工程[专科]

1

1

100%

电子应用技术技术[专科]

1

1

100%

行政管理(电子政务)[专科]

1

1

100%

港口与航运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本科]

89.16%

174

154

88.51%

物流工程[本科]

154

136

88.31%

交通管理[本科]

74

68

91.89%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科]

3

3

100%

物流管理[专科]

1

1

100%

航运经贸学院

国际商务[本科]

88.94%

156

139

89.1%

金融学[本科]

78

61

78.21%

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本科]

150

142

94.67%

财务管理[本科]

82

76

92.68%

营销[专科]

1

0

0%

会计[专科]

3

0

0%

外语学院

商务英语(本科)[本科]

90.08%

212

208

98.11%

旅游管理[专科]

1

1

100%

艺术设计学院

产品艺术设计[专科]

95.63%

1

1

100%

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2

2

100%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153

147

96.08%

国际邮轮游艇学院

旅游管理(游艇休闲管理)

96.58%

58

55

94.83%

旅游管理(游轮休闲管理)

59

58

98.31%

专科

30

26

86.67%

本科

3207

3046

94.98%

合计

3240

3072

94.81%

数据来源省就业智慧平台,时间截至2021年9月1日

8、编制并发布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实施办法(试行)

更好发挥就业反馈作用,力促质量提升,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推进就业综合评价,深化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为更准确、更系统地了解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评价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更好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学校及时编制并发布了特制定本办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实施办法(试行)》。

9、编制发布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以编制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契机,积极组织力量,严格按要求编制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定期发布,有效促进了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更加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创业。

(二)毕业生对就业服务的评价

2021届毕业生3240人中,其中2089名应届毕业生参与调查,占调查人数的64.48%,其中:425人对就业服务非常满意,占20.3%;938人对就业服务比较满意,占44.9%;632人对就业服务基本满意,占30.25%;共95人不满意,占比约为4.54%,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稳步提升,反映出学生对教育教学与服务水平进一步认可。与此同时,疫情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效果提升明显,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生工作及生活服务的效果也持续改善,学生在校体验不断优化。

2-5  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服务评价表

(三)用人单位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1、用人单位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评价

有678家用人单位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之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诚信意识方面进行了评价,有近70%的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是非常满意的,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会继续在就业服务工作当中,多跨出校门走上社会,保持校企之间多沟通,多了解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在教书育人中加以改进。

2-6  2021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道德的评价

2、用人单位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评价

有678家用人单位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专业素质之理论知识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技能掌握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基本满意(包括满意和一般)的占比还比较高,达到了36.13%多,反映了学校和学生在这方面都有一定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就业部门及时将这些情况反馈给了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以便相关部门及时跟进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学校培育人才的质量。

2-7  2021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评价

3、用人单位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有678家用人单位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之业务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有近67.41%的单位对学校毕业生非常满意,仅有约1%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统合能力不满意。经过调查发现,这部分同学并不是能力的问题,更多的是思想问题、习惯问题,这也是给学校一个提醒,教育是全方位的,对特殊群体的小部分同学,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引导,调整工作生活目标、改进生活方式、改变工作态度等对做好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2-8  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4、全面考察、取长补短

有678家用人单位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在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学习能力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质”、“专业水平"的需求程度相对较高,且对这两项能力的满意程度也较高。学校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上等方面也都很不错;但在敬业精神、合作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结合教育环境,这些问题确实是现实教育缺陷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重分数重应试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2-9  用人单位对2021 届毕业生的全面评价

第三篇  毕业生求职过程

一、就业意向

(一)就业价值观

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64.4%;其中:有896人选择较好的发展空间,占42.89%,是最多毕业生的选择项,显而易见发展才是硬道理;排名第二的是选择较高收入,有502人占比为24.03%看重薪酬,薪资水平是影响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有223位毕业生选择工作氛围好的公司,约占10.67%,这个比例比往年也有提升,说明当代年轻人越来越在意公司的稳定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上述三项选择已占73%的学生,很明显,薪资水平、发展空间、工作氛围好这三个因素,既代表了现实,也包括了未来,这些方向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和客观规律的。

3-1  2021届毕业生就业价值观

(二)期望就业区域

共有2089人提交了调查问卷,占毕业生人数的40%;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2089人中有1693人期望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内就业,占毕高达81%;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稳步推进,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当吸引力。

3-2   2021届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区域

(三)期望就业单位类型

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64.4%,调查数据显示:464人期望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占调查毕业生的22.28%,有938人期望到国有企业工作,占比为44.9%,是参与企业类型中最高的,说明国有企业的平台对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选择到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就业人数比例接近12.01%,与希望到中外合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数基本相当;期望到上述行业之外的毕业生占比较小,对就业影响不大。

3-3  2021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单位类型

(四)期望从事的职业

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089人提交了调查卷,占毕业生人数的64.4%;其中:有465人期望到交通运输业工作,占22.26%;有842人占比40.31%,数据显示近两年,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 制造业,与学校专业关联度较高。互联网+的渗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

3-4 2021届毕业生期望从事的职业

二、求职行为

(一)求职途径

共有2089人提交了调查卷,占毕业生人数的64.4%;调查数据显示:有884人,占调查人数的51.7%,即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就业是通过专业的求职网站成功求职的,反映了互联网+的求职方式越来越普遍起来越重要了。有612人,占调查人数的29.3%是通过本校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成功求职的,反映了学校举办现场招聘会,为学生与企业搭建供需见面的平台,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方式,且相对去年通过校招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人数增长了3个百分点,说明学校近一年的就业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有323人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的招聘信息成功求职,占15.46%,这部分就业的人数与去年相比,虽然降低了两个百分点,仍然反映了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成功求职这一渠道依旧是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补充。

3-5  2021届毕业求职途径

(二)求职开始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有958人是在毕业季的第一学期开始求职的,占45.85%,反映了就业工作主动出击的优势;有853人,占调查人数的40.83%是在毕业年度的第二学期开始求职的。

3-6   2021届毕业求职开始时间

相较去年受疫情影响有超过40%的同学在毕业之后才找到就业岗位不同,今年只有13%的同学是在毕业后开始求职的(主要是暑假期间),这个现象主要体现为:

1、“慢就业"趋势加剧

毕业生在摆脱全职工作就是最佳选择的观念,尝试通过慢就业及自由职业来拓展职业生涯的新可能。家长对毕业生就业、升学期望高;部分毕业生缺少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盲目追随考研热、考公务员 热,“慢就业"比例不断增高。据统计,65%左右毕业生选择考研及出国;10%以上未成功毕业生选择 “二战考研”。

2、重修、补考影响毕业就业

部分毕业生有补修、重修课程,估计要到6月中下旬才完成相关考试,学生担心不能按时取得毕业证,求职积极性不高。

3、行业萎缩,需求下降,影响就业

疫情影响,线下教育培训班全部停开,航运物流行业也受到较大冲击,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明显下降,导致用人需求和就业岗位明显缩减,竞争加剧。

学校及时研判形势,应对迅速,在暑假期间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立竿见影,截止到暑假结束,学校的去向落实率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主要促就业经验有:

1、提高政治站位,强调第一责任人工作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稳定,提高政治站位,扎扎实实把就业工作做好。学校、各二级学院完善就业工作责任制,形成了“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方式,力促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直接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各学院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落实“一把手”工程。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细化院系就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创业就业活动,及时掌握毕业生求职进展情况,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多措并举促进本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  

2、加强引导,转变(端正)就业态度

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学校加强就业心理咨询,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各学院大中队长、有经验的辅导员老师纷纷加强线上学生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及求职意向诉求,及时掌握毕业生心理、思想波动状况,做到“一生一案一策”,努力为各位学生精准服务。及时指导毕业生转变(或端正)就业观念,强调现阶段重要的是实践、是积累工作经验,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鼓励学生到中小企业、基层单位等就业。

3、建立台账,精准帮扶

学校要求各学院建立就业学生台账,详尽了解每一位未就业学生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等,严格按照上级指示和政策要求制定就业托底计划,辅导员一对一跟进,给予关心、关怀和帮助;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每人包干1-2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及时推荐有效就业信息,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开展线上求职活动。通过精准帮扶,高效增强了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求职的信心,大大减少了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

特别强化特殊群体创业就业帮扶。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帮扶,优先推荐岗位,努力实现特殊群体的稳定就业。进行一对一就业跟进,联系学生本人、联系学生家长,帮其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职业观和择业观,并争取及时择业就业。

4、广挖校友资源提高有效供给

学校校友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中,这些校友所在的企业每年会招聘相当部分的学弟学妹们,各学院高度重视并主动做好向校友企业推荐毕业生;各学院要求全体老师把广挖校友资源当做一个功课,把帮助学生就业当作一份责任,积极发挥桃李满天下的优势,收集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推荐就业学生。

5、充分利用政府帮扶政策

积极掌握“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帮扶政策,及时准确向毕业生宣传国家大政方针,鼓励毕业生利用国家帮扶政策实现就业。各学院组织毕业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的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宣讲相关政策,动员、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应征入伍。

三、求职遇到的困难

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64.4%;调查数据显示:有729人认为专业知识不扎实是求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占42.63%,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有486人占比为28.42%,认为沟通、表达能力欠缺是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综合这两年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看,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选修课中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加强求职创业中的沟通、表达等能力、技巧,是与时俱进的课程教育。

3-9  2021届毕业生求职遇到的困难

第四篇 毕业生就业结果

一、就业数量

(一)去向落实率

去向落实率是以全体2021届毕业生为计算基数,按相关统计规定,把已经就业、成功创业、顺利升学、应征入伍和已经出国的同学人数计算为就业人数。

1、初次去向落实率

截止到2021年9月1日,我校2021届毕业生总共3240人,已就业的有3072人,初次去向落实率为94.81%。初次去向落实率详细统计数详见表2-4。

2、统计到2021年12月24日,2021届3240个毕业生中,已就业的有3126人,去向落实率为96.48%,分学院去向落实率详见表4-2

4-2 2021届毕业生分学院去向落实率(截止到2021年12月24日)


院系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去向落实率

航运经贸学院

470

452

96.17%

航务工程学院

321

320

99.69%

轮机工程学院

345

324

93.91%

外语学院

213

208

97.65%

港航管理学院

406

375

92.36%

海运学院

243

228

93.83%

艺术设计学院

156

149

95.51%

信通工程学院

489

479

97.96%

船海工程学院

480

478

99.58%

国际邮轮游艇学院

117

113

96.58%

合计

3240

3126

96.48%

二、就业去向分布

(一)就业地域分布

选择在广东省就业的人数有2780人,占就业总人数3240人中的85.8%,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先行地、排头兵的广东对区域内高校毕业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除集中在广东就业外,到其它省、直辖市就业的毕业生相对分散,北上及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就业人数相对较多,就业较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

4-3   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表

统计条件

毕业年份:2021院校:广州航海学院

备注

就业地区代码前2位

就业地区名称

人数


110000

北京市

42


120000

天津市

6


130000

河北省

2


140000

山西省

2


150000

内蒙古自治区

1


210000

辽宁省

9


220000

吉林省

2


230000

黑龙江省

1


310000

上海市

32


320000

江苏省

22


330000

浙江省

28


340000

安徽省

8


350000

福建省

23


360000

江西省

4


370000

山东省

17


410000

河南省

11


420000

湖北省

9


430000

湖南省

11


440000

广东省

2780


45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3


460000

海南省

10


500000

重庆市

9


510000

四川省

6


520000

贵州省

11


530000

云南省

5


610000

陕西省

11


620000

甘肃省

5


640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

1


65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


810000

香港特别行政区

3


820000

澳门特别行政区

2


910000

境外(不含港澳台)

12


合计


3240



(二)就业行业分布

调查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如下表:有523人占比达25.04%,选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行业就业,学校航海类专业群、港口与行业管理专业群分别对口的水上运输业、运输代理等行业,在这些行业就业,专业非常对口。有711人占比达34.04%的毕业生,到与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群对口的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就业。

4-4   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表


(三)就业单位分布

调查数据显示:有1421人选择到民营企业/个体工作,占比高达68.02%,这一数据与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期望就业的单位类型中数据是相吻合的,就学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来看,私营经济面广、工作灵活性强、准入门槛低等特点吸引了不少毕业生。

4-5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表

三、就业质量

(一)毕业生月均收入(薪酬)

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40%,学校2021届毕业生目前薪酬普遍不高,收入8000元/月以上的群体比例也不高,估计受疫情影响,在择业时考虑先就业再择业的逻辑,导致对薪酬要求不高,而且在试用期满后,大部分人的薪酬都会有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4-6  2021届毕业生薪酬表

(二)工作与专业对口程度

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调查人数的64.4%,其中:就业时选择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基本对口及以上的毕业生有1594人,占调查人数的76.31%,表明有四分之三的毕业生选择与自己在校所学专业相吻合的职业就业;有约四分之一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吻合,比较考验这部分同学的适应能力、调节能力。

4-7  2021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表

另外: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智慧平台上统计的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与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是基本相同的,详见下表:

4-8 2021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


专业对口人数

专业对口率

合计

2357

72.74%

(三)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

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调查人数的64.4%,其中:有267人对就业感到非常满意,占比为12.78%;有815人对就业感到比较满意,约占39.01%,这两项比例约为50%,即有一半的毕业生对就业是比较满意的。另外,有104人对就业感到不满意,所占比例为4.98%。

4-9 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满意程度表

第五篇  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情况

一、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数量

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64.4%,调查数据显示,87人有创业经历,占调查人数的4.17%,这个比例不高,充分反映了创新创业有相当的难度,不过在高校学习阶段,有这么多学生有创业经历,也是与政府方方面面的支持、社会创新创业环境大为改善、以及学校教育引导分不开的。有53人正在努力创业尝试中,占比为2.54%。

其中1837人没有选择,即占比高达87.94%的毕业生完全没有创业计划,一方面创业确实有相当的难度,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提供更多的实践、参赛等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多提供平台让学生多体验,通过创新体验积累信心和经验。

5-1  2021届毕业生的创业经历

二、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动力因素

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64.4%,调查数据显示,有154人富有挑战精神,有较强的创业欲望,这部分同学的比例达7.37%。有74人依靠亲戚朋友的资源成功创业。也有23人因家人

要求开始创业,占比为1.1%。

5-2   2021届毕业生创业因素调查表

三、利用和享受创业优惠政策的程度

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64.4%,调查显示有53人在创业过程中利用和享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创业优惠政策,为创业奠定了基础,其中,部分同学是从学校的创业孵化园开始创业的,利用学校提供的场地且有创业老师的答疑解惑,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5-3   2021届毕业生享受创业优惠政策调查表

四、制约毕业生创业的关键因素

在对想挑战自己、有创业欲望的150多名创业或正在创业的毕业生中了解到,资金是影响创业的关键因素,也有小部分毕业生觉得环境因素、没有经验是影响自己创业的最大因素。

第六篇  未就业毕业生的情况

一、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

2021年12月24日止,我校3240个毕业生中,已就业人数3126人,占毕业生人数的96.48%;未就业毕业生11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4%;暂不就业的有4人。

二、未就业的原因

2021年12月24日止,在未就业的110人中,有部分人想继续深造,正在升学应试准备中,有部分人暂时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还在积极求职中,有7人暂时还没工作意愿。对在求职中及暂时没有工作意愿毕业生的帮扶措施有:

1、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持续电话跟踪就业进展情况,做到每周跟踪普及就业政策一次、推荐多个就业岗位,每月总结研判一次、提供应对策略一份,每季度分享一个毕业生成功就业案例。

2、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参加生源地人社部门提供的创业培训等;鼓励他们参加毕业生创业大赛等。

3、多措并举拓宽就业面。各地各部门经常举办就业专项攻坚活动,学校将积极组织他们参加这些活动,在密集的形式多样的暖心的就业攻坚活动中减受帮扶政策,希望能从中找到合适的就业等。

学校将持续跟踪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情况,一如继往的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帮助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帮助他们早日找到理想的工作。

第七篇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评价反馈

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64.4%,调查数据显示:有362人对自身能力素质表示非常满意,占被调查人数的17.32%;有853人对自身能力素质表示比较满意,占40.834%;有768人对自身能力素质表示基本满意,占36.76%;有近93%的毕业生对自身能力是满意的,说明大学教育有毕业生的能力提升是全面的,效果是明显的。106人对自身能力素质表示不满意,占5.07%。

7-1   2021届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评价

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环节的评价反馈

共有2089人参与了调查,占毕业生人数的64.4%,调查数据显示:有384人对学校教学环节表示非常满意,占比18.38%,相较去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有952人对学校教学环节表示比较满意,占比45.57%,相较去年同样提升了4个百分点;有819人对学校教学环节表示基本满意,占39.21%;95人对学校教学环节表示不满意,占比5.56%。为提高学生对教学环节的满意度,2021年学校结合从严治党的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全面从严治校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材建设,同时整合学校教师、学科专业优势与资源,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立体化教材。具体有:1、加强教风学风建设;2、进一步严抓课堂教学质量;3、加强学风建设;4、推进半军事化管理等。

7-2   2021届毕业生对教学环节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有678家用人单位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之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诚信意识方面进行了评价,有近70%的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是非常满意的;不满意的比例约为1%。

7-3 用人单位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第八篇  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从去向落实率、学生调查问卷、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反映出: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是满意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感到比较满意的。2021年学校积极应对疫情持续的影响,强化责任担当,开拓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保持了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021届学校毕业生有3240人,面临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我们将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贯穿融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谋篇布局、力量统筹、政策储备、风险应对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促进2021届学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工作展望

(一)多种方式开源拓岗,力促多元供给,拓展就业新空间,支持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动员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参军入伍,扩大科研助理岗位招募和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

(二)优化创新供需对接方式,力促提质增效,拓宽校园招聘主渠道,搭建就业创业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就业信息高效服务。

(三)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指导,力促服务升级,努力做到毕业教育动心、就业指导入心、就业服务暖心、就业跟踪贴心。

(四)精细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力促落实见效,实施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继续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一帮一”行动,做好毕业生权益维护。要更好发挥就业反馈作用,力促质量提升,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推进就业综合评价,深化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

(五)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就业统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六)构建扩渠道、促创业、强服务、提能力、保权益协同联动机制,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做好“三支一扶”招募。

(七)扶持引导创业创新,利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提额降息政策,将创业培训范围向个体延伸,提供咨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

(八)提升就业服务品质,加大线上信息发布,增强线下服务品质,提供政策服务便利,更好满足毕业生多元化需求。      

三、结语

学校将坚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统筹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争在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促进2022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关闭窗口

广州航海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873号

访问量统计: